文章目录

读懂中国茶第三章作业

由 浪浪猪 发布

一. 单选题(共10题,50分)

  1. (单选题)(   )是人类历史上海拔最高、通行难度最大的高原文明古道。
    A. 万里茶道
    B. 茶马古道
    C. 茶船古道
    D. “一带一路”
    我的答案: B
    正确答案: B:茶马古道;
  2. (单选题)在“万里茶道”的发展史中,(   )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    A. 徽商
    B. 闽商
    C. 晋商
    D. 江右商帮
    我的答案: C
    正确答案: C:晋商;
  3. (单选题)万里茶道的起点,(   )成为了我国三大茶叶集散中心之一,被誉为“东方茶港”。
    A. 汉口
    B. 下梅村
    C. 广州
    D. 北京

我的答案: A
正确答案: A:汉口;

  1. (单选题)在( )“大三角”地带的丛林草莽之中,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的古道——“茶马古道”。
    A. 滇、贵、川
    B. 贵、川、藏
    C. 滇、桂、川
    D. 滇、川、藏
    我的答案: D
    正确答案: D:滇、川、藏;
  2. (单选题)茶船古道是发端最早可以追溯到宋代,为输出( )而形成的一条独特的国际贸易大通道。
    A. 普洱茶
    B. 凤凰单丛
    C. 六堡茶
    D. 茉莉花茶
    我的答案: C
    正确答案: C:六堡茶;
  3. (单选题)万里茶道源于中国与俄罗斯下列哪个条约?
    A. 《布连斯奇条约》
    B. 《恰克图条约》
    C. 《瑷珲条约》
    D. 《尼布楚条约》
    我的答案: D
    正确答案: D:《尼布楚条约》;
  4. (单选题)清代中俄茶道边境的通商口岸城市是( )?
    A. 库伦
    B. 恰克图
    C. 尼布楚
    D. 黑河
    我的答案: B
    正确答案: B:恰克图;
  5. (单选题)“一带一路”倡议借用了古代( )的历史符号?
    A. 茶马古道
    B. 唐蕃古道
    C. 万里茶路
    D. 丝绸之路
    我的答案: D
    正确答案: D:丝绸之路;
  6. (单选题)每年全球有( )%以上的茶叶产自“一带一路”?
    A. 60

B. 70

C. 80

D. 90

我的答案: C
正确答案: C:80;

  1. (单选题)中国是世界第( )大茶叶生产国和消费国,第( )大茶叶出口国?
    A. 一、二

B. 二、一

C. 一、三

D. 二、三

我的答案: A
正确答案: A:一、二;
二. 判断题(共10题,50分)

  1. (判断题)“川字牌”砖茶的由来是茶叶原料来自四川。
    A. 对
    B. 错
    我的答案: 错
    正确答案: 错
  2. (判断题)茶马古道是以川藏道、滇藏道与青藏道三条大道为主线,辅以众多的支线、附线构成的道路系统。
    A. 对
    B. 错
    我的答案: 对
    正确答案: 对
  3. (判断题)2013年3月,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演讲时提到“万里茶道”是连通中俄两国的“世纪动脉”。
    A. 对
    B. 错
    我的答案: 对
    正确答案: 对
  4. (判断题)现如今,中国边境地区整体状况处于历史最好时期,邻国与中国加强合作的意愿普遍上升。
    A. 对
    B. 错
    我的答案: 对
    正确答案: 对
  5. (判断题)以印度、斯里兰卡等为代表的红茶出口国,在近百年来一直是中国茶叶国际贸易强有力的竞争者。

A. 对
B. 错
我的答案: 错
正确答案: 错

  1. (判断题)2018年中国茶叶出口单价均价为4.88美元。
    A. 对
    B. 错
    我的答案: 对
    正确答案: 对
  2. (判断题)中国茶德可以概括为“俭、敬、和、真”。
    A. 对
    B. 错
    我的答案: 错
    正确答案: 错
  3. (判断题)讲好中国茶故事,与茶产业发展息息相关。
    A. 对
    B. 错
    我的答案: 对
    正确答案: 对
  4. (判断题)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提到17世纪联通中俄两国的茶道,其中国起点位于武昌。
    A. 对
    B. 错
    我的答案: 错
    正确答案: 错
  5. (判断题)“一带一路”倡议,为中国茶叶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一个广阔空间。
    A. 对
    B. 错
    我的答案: 对
    正确答案: 对
收藏

扫描二维码,在手机上阅读

0条评论

发表评论